虽然现在白酒的销量火,尤其一些大牌白酒,名气大、价位高。但在民国,品赏黄酒才是一杯难求,极其风雅的事情。而且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才能喝到好酒,原因很简单,正宗黄酒,是用粮食酿的。

在那个粮食稀缺,识字率远不如今天的时代(祖父辈),老一辈人都忙着养家,哪舍得去享受原料贵,耗时长的手工冬酿老黄酒呢?


(资料图)

除却本身就既懂也事之风雅人们,例如:

鲁迅先生曾写到:鲁镇的酒店的格局,是和别处不同的。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,柜里面预备着热水,可以随时温酒。穿长衫的孔乙己来了:“ 温两碗黄酒,要一碟茴香豆 。”看来,君子固穷,酒,是一定要喝的。

鲁迅先生除却笔下有酒,而且每饭必酒,跟同样嗜酒的郁达夫,一拍即合,相见恨晚。

文学家、画家丰子恺·先生在台举办个人画展之际,作家谢冰莹劝他在台湾定居。

丰子恺说:“台湾好极了,真是个美丽的宝岛,四季如春,人情味浓。只是缺少了一个条件,是我不能定居的主要原因。”

“什么条件?”

丰子恺先生微笑了,独句回答:“没有绍兴老酒!”

还有近代著名的教育家-蔡元培·先生,是土生土长的绍兴人。虽在外地工作了数十年,但始终保持忘不了家乡的绍兴酒,餐餐必饮。每年他都托亲友从绍兴买上数坛酒运去,备在家中自饮或请客。

可见黄酒,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。

懂黄酒、喜好黄酒的人,品饮,除了味道,还喜欢,黄酒这一种悠然的氛围。

年岁渐增,对于品饮黄酒,我觉得不止场合,还有品饮方式都可以变化,并不需要有什么场合上的束缚。什么场合选什么酒,只能说明这酒值当这时候喝,而且让你喝的舒服。

黄酒适合几乎所有,需要慢饮的场合,但酒的形式可以多有变化。

(供图单位:澄怀本酒)

推荐内容